農民基礎養老金標準2024年提高,每月能領多少錢?
2024年農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提高,每月能領多少錢?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詳情。
在全國矚目的3月份,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無疑是萬眾聚焦的熱點,因為它總能在會議進程中釋放出眾多鼓舞人心的消息。
今年亦不例外,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乎全民福祉的養老金政策亮點頻現,尤以兩大利好最為矚目:一方面,農民群體的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上調20元;另一方面,退休人員的基本養老金也將迎來新一輪增長。這意味著,無論農民抑或是企事業單位退休職工,都將享受到養老金上調帶來的實惠。
針對農民養老金上調的20元,有些人可能對其實際意義并不明晰,也不清楚調整后具體能領取多少金額。為此,我們將全面解析農民養老金的具體構成。農民養老金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其中基礎養老金數額的設定權歸地方所有,各地區的標準存在顯著差異。但有一點必須強調,根據國家規定,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設立有最低標準,各地不得低于此標準。
在本次調整之前,全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為每人每月103元。如今隨著政策調整,這一標準提升了20元,躍升至每人每月123元,漲幅高達約19.41%,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據此新規,各地區的基礎養老金標準自此日起必須高于123元,意味著那些原本基礎養老金就已超過123元的地區可能無需再次上調,而未達此標準的地區則勢必要進行相應提高。
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均已超越123元這一門檻,但仍有少數地區暫時處在該標準之下,包括湖北(115元)、湖南(113元)、吉林(113元)、安徽(110元)、遼寧(108元)、黑龍江(108元)、四川(105元)以及云南(103元)。因此,2024年,上述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未達標省份將必然迎來調整,以確保每位農民的基礎養老金權益得到保障。
在基礎養老金標準調整之后,農民每月所能領取的養老金金額取決于多種因素。大致分為兩類情形:
一類情況是針對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前,年齡已達60周歲的老年人群。這類老人無需繳納保險費,直接依據其所在地區的現行基礎養老金標準領取待遇。譬如在上海,這類老人每月可領到的基礎養老金可達1400元,而在河北,則是133元。本次調整后,全國范圍內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最低額度已經提升至123元,意味著全國所有符合條件的老人至少可領取123元的基礎養老金。
另一類情況涉及到已經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并且有繳費記錄的農民。他們在退休后領取的養老金總額既要考慮所在地的基礎養老金標準,同時也與其個人賬戶積累額緊密相關。假設某農民在60歲時個人賬戶余額累積至60000元,按照相關規定計算,其每月從個人賬戶中獲取的養老金約為431.65元。
如若該農民身處上海,疊加當地基礎養老金后,月領取額可達1831.65元;若在調整前屬于湖南省的參保農民,則最少可領取544.65元(431.6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加上113元原有基礎養老金)。而隨著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上調至123元,湖南省農民在調整后的養老金領取額至少應為554.65元(123元新基礎養老金加上431.65元個人賬戶養老金)。
總結起來,在2024年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升以后,農民群體中未繳納養老保險的老年人將保證最低領取123元的基礎養老金,而對于有繳納養老保險記錄的農民,則最終領取的養老金總額將結合所在地新的基礎養老金標準及個人賬戶積累情況綜合確定。